一、背景与基础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吕梁学院资源与机械工程系学生第一党支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指示,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载体,构建“支部引领、党员示范、师生协同、家校企联动”的就业育人新格局。支部现有学生党员58人,覆盖采矿工程等专业三、四年级12个班级,近三年累计服务毕业生党员150余人,党员就业(升学)率保持100%。依托社区的集成化服务功能,将党建工作与就业指导深度融合,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就业服务体系。
二、“一站式”学生社区就业服务创新实践
(一)全员联动:构建社区协同育人共同体
1.组织架构下沉,压实责任链条
党支部在设立“就业服务工作站”,构建“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党员骨干-积极分子”四级责任体系,将《就业帮扶责任清单》纳入党员积分管理。通过社区定期召开“就业专题组织生活会”“企业HR面对面”等活动,实现就业政策解读、行业动态分析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
(1)师生结对共建,强化精准指导
推行“1+N”导师制,每名毕业党员在社区内对接“系领导+专业教师+辅导员+全员导师”组成的服务团队。同时,社区开设“就业指导角”,就业专员开展“敢问路在何方”专题讲座,2024年12月以来累计服务覆盖600余人次。
特色:辅导员通过社区“谈心谈话室”建立学生就业档案,结合职业测评结果,为200余名学生制定个性化就业规划。

(2)家校企资源整合,拓宽就业渠道
社区设立“就业信息发布群”,实时更新发布全国招聘会信息,并联动家长组建“就业后援团”。2024年以来,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30余场,促成200余个就业岗位与学生精准匹配;引导家长减少过度干预,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和职业倾向,鼓励学生积极就业,助力学生自主择业。
(二)全程跟踪:打造社区就业服务全周期链条
1.低年级:社区启蒙+红色铸魂
新生入学后,社区依托“吕梁精神展馆”分批次开展红色教育,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职业启蒙》课程,覆盖率达100%。2024年9月,组织200余名新生在社区开展“我的大学职业初探索”主题活动,结合参观红色展馆,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结合。
2.中年级:社区实践+能力提升
社区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室”,支持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互联网+”“挑战杯”等赛事。同时,开展“模拟面试大赛”“简历诊断工作坊”等活动,邀请老师们担任评委,提升学生求职技能。
3.高年级:社区冲刺+精准帮扶
建立“就业困难学生动态台账”,通过社区“一对一帮扶室”开展“职业唤醒”计划,2024年为50余名慢就业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针对考研群体,在社区“自习共享空间”开设复试技巧工作坊;针对基层就业,举办“西部计划政策解读会”,近三年3名毕业生通过西部计划选拔赴西部就业。
创新:已就业党员在社区建立“就业传帮带”工作室,2024年以来开展“优秀毕业生面对面”分享会8场,覆盖300余人次。
(三)全方位服务:构建社区就业赋能体系
1.思想引领:社区课堂+价值塑造
依托社区“红色学习角”,组织党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的重要论述,通过“榜样直播间”邀请“就业先锋党员”分享扎根基层、国企就业的经历。2024年播放《长津湖》《雷锋精神》等教育片10场,引导学生树立“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就业观。
2.心理护航:社区疏导+危机干预
成立“党员心理护航队”,通过社区“心灵驿站”开展就业焦虑筛查,2024年累计干预疏导30余人次。结合“压力释放工作坊”“就业心理团体辅导”等活动,帮助学生缓解求职压力。
3.数字赋能:社区平台+智慧服务
开发社区“就业服务新平台”,通过系部公众号、微信群集成“岗位速递”“简历诊断”“政策查询”等功能,2024年以来发布招聘信息200余条。利用线上调查问卷分析学生就业意向,实现岗位精准推送,匹配成功率提升25%。
三、工作成效
(一)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87.34%,专业对口率 88.41%,65%就业于煤炭智能开采、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区域重点产业,30%进入晋能控股等行业龙头企业,用人单位满意度97.90%。
(二)思政育人成果凸显
近三年3名毕业生通过“西部计划”选拔赴西部地区就业,“家国情怀+专业本领”成为学生就业核心导向。
党员先锋作用显著,1名党员获“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

(三)社区辐射效应增强
带动全系整体就业率稳居全校前三,2022-2024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分别为87.71%、93.35%、87.34%。
四、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核心
将就业工作纳入支部建设核心任务,通过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实现思政教育与就业服务同频共振,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
(二)精准服务是关键
依托社区空间优势,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群体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提升服务效能。
(三)协同育人是保障
整合党务干部、专业教师、企业、家长等多方资源,构建社区“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教育-指导-服务-反馈”闭环。
(四)数字赋能是趋势
利用社区智慧平台推动就业服务智能化,通过微信群聊、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融合,提升就业匹配效率,为新时代就业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吕梁学院资源与机械工程系学生第一党支部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阵地,将党旗插在就业育人第一线,实现了党建引领与学生成长的深度融合。未来将继续深化“三全育人”体系,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让社区成为学生就业启航的“红色加油站”。